7 月 14 日,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包玉刚游泳场内水花飞溅,第十届 “浙样运动・小候鸟” 公益游泳培训结业赛正如火如荼进行。来自全国各地的 “小候鸟” 们在泳池中挥臂竞速,用 8 天的训练成果为这个夏天留下最闪亮的注脚。而最让孩子们惊喜的是,奥运冠军汪顺专程来到现场,为表现优异的学员送上亲笔签名的泳帽和海报,将活动推向高潮。
一、十年公益坚守,升级培训护航成长
作为杭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 “暑期乐园”,黄龙体育中心的 “小候鸟” 公益游泳培训已走过十个年头。今年共有 120 名 8 至 15 岁的孩子参与,其中既有首次接触游泳的 “旱鸭子”,也有渴望提升技术的 “小能手”。与往年相比,培训进行了三大升级:时长从 10 天调整为 8 天,更贴合青少年的学习节奏;报名对象扩大至消防员、辅警、环卫工人等一线工作者子女及残疾人子女,让更多家庭受益;首次增设防溺水实操环节,教练在泳池中模拟落水场景,手把手教学员正确施救方法,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动作。
“以前只在理论课上讲防溺水,今年孩子们能亲身体验如何自救和救人,这种实战教学太重要了。” 教练薛家乐介绍,每天训练前都会进行 15 分钟的安全知识强化,从 “禁止野泳” 到 “正确呼救”,每个细节都反复打磨。来自江苏的 9 岁男孩王晨曦在结业赛中夺得蛙泳组第一名,他举着汪顺签名的泳帽兴奋地说:“现在我不仅会游泳,还知道遇到危险要大声喊‘救命’,不要自己贸然跳水!”
结业赛当天,汪顺的出现让泳池畔瞬间沸腾。这位东京奥运会乐鱼网页版男子 200 米混合泳冠军、巴黎奥运会铜牌得主,不仅为孩子们颁发奖品,还亲自示范自由泳转身动作。“手臂入水时要像刀切一样笔直,这样阻力才会最小。” 他单膝跪地,用手在池边比划着动作要领,孩子们围成一圈,眼睛里满是专注。
在交流环节,汪顺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:“我 6 岁开始学游泳,一开始也会呛水、害怕,但教练告诉我,只要坚持就能突破。” 他鼓励孩子们把游泳当成终身爱好,“它不仅能强身健体,还能教会你面对困难时的勇气。”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训练与学业时,汪顺笑着说:“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挤一挤总会有的。我在国家队时,每天训练后都会抽出两小时学习,你们也一定能做到!”
三、公益初心不改,见证蜕变与感动
除了技能提升,培训更见证了孩子们的性格成长。来自安徽的唐梓瑄原本是个 “泳池小哭包”,第一节课时紧紧抓着池边不敢松手。教练通过 “吹泡泡游戏” 帮助她克服恐惧,如今她不仅能独立游完 50 米,还主动担任 “小助教”,教同伴调整呼吸节奏。“现在我不怕水了,如果有人掉进水里,我还能帮忙呼救呢!” 小姑娘的脸上洋溢着自信。
家长们的反馈同样令人动容。环卫工人张女士说,女儿参加培训后变得开朗许多:“以前她放假就玩手机,现在每天盼着来泳池,还交了好多朋友。” 更让她欣慰的是,孩子学会了感恩:“昨天回家非要给我捶背,说教练讲了父母工作很辛苦。”
据统计,十年来已有五百余名 “小候鸟” 通过黄龙培训学会游泳。这项公益项目不仅是技能传授,更是情感纽带 —— 许多孩子在培训结束后仍与教练保持联系,有的甚至加入了业余体校继续训练。正如黄龙体育中心副主任潘华群所说:“我们希望通过一池碧水,为孩子们架起通向更广阔世界的桥梁。”

四、延伸阅读:体教融合的 “黄龙模式”
除了 “小候鸟” 项目,黄龙体育中心还推出 “星火计划” 等品牌公益课程,涵盖足球、羽毛球、橄榄球等 10 余个项目,邀请楼云、吴鹏等冠军参与指导。这些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免费运动机会,更通过 “体医融合” 模式,引入体质监测、心理辅导等配套服务,构建起全方位的健康成长支持体系。
“体育的魅力在于,它能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。” 汪顺在活动结束时表示,未来将继续参与此类公益活动,“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带着这份热爱,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。”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泳池上,孩子们戴着签名泳帽跃入水中,溅起的水花折射出七彩的光 —— 那是属于童年的、最纯粹的光芒。